那些把实验室管理得井井有条的研究生,后来都怎么样了?
来源丨中国教育报
邹小波,男,博士,江苏大学学科办主任、研究生院副院长、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入选教育部“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”、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二等奖、江苏省“十大科技之星”、中国机械工业“青年科技成就奖”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和奖励、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特聘教授。
在我们的科研团队近20个研究生中,总有个别学生只对与论文、课题及项目有关的事情感兴趣,但对于涉及协调管理等团队公共事务就会推脱。这类只顾“自留地”的学生追求多发表文章,早点毕业,因而会过分追求“有用”,却忽略“无用”,殊不知“无用”背后也隐藏着大智慧。
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,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共同协作,才能完成科研攻关。如在实验室中,从实验设备调试到实验室管理,都需要有学生参与,而这看似与科研工作没有直接联系,但实际上,学生在此过程中所得到的锻炼却是书本上学不到的。
我们团队就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能把实验室管理得井井有条的学生,毕业后不管到哪家公司就业,都是公司急切需要的人才。
现在学生大多是90后、00后,成长过程中都是别人为其服务,这也就使得他们只关注自己的研究,也不想把技术传授给别人。因此,在每一个研一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,我们都要提前给学生上思想课,让学生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,不仅要向教师学,还要向师兄师姐学,在给教师和师兄师姐当助手、打下手的过程中,了解科研是怎么回事,待自己确定科研方向的时候自然而然就知道应该如何开展科研工作。
那些看起来没有用的工作,并不总会无用。本科时我学的是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,当时学校第一次开设辅修专业,我选择辅修计算机。后来读农产品加工专业研究生时才发现,农产品加工是涉及食品加工、食品机械、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,而我主修的机械和辅修的计算机都为我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博士毕业留校工作,我又给自己定下一个不成文的规矩:每年都要写一份基金申报书。十几年下来,获得过一些基金项目,但手头也累积了很多没有成功的申报书。正是这样的锻炼过程,让我的科研思维不再停留在脑袋里,而是在记录、整理中进一步清晰了研究思路和方向。
从实际来看,这些失败的项目书的确因为不实用而无用,但它们却提供了一种有用的锻炼途径,这种无用正是它的大用之所在。
回到科学研究本身。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够不着的星星、看不见的原子?为什么花费80年的漫长岁月追寻神秘“天使粒子”?研究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,是人类对未来的投资,恰恰证明了人类“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”。只有研究得更深入、知道得更多,才会在重大科学发现机会来临前做好准备。正如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创始人弗莱克斯纳所言:“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希望吧,如果不惧艰险地探索无用的知识,它们终将会在未来产生反响,就像它们过去向人类证明的那样。”
在一次实验中,我们团队的一个学生想通过电的方法把细菌覆集到膜的表层。在实验过程中,他意外发现细菌浓度越高,电极定位也会发生相应变化,这一方式可用以检测细菌浓度。最终凭借这个意外发现,该学生在影响因子很高的国际期刊上发表了相关文章。
科学研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漫长痛苦的锻炼,可能暂时没有发现,但也可能会有其他意想不到的结果。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不是“无用功”,恰恰相反,看似无用的工作也可能是我们迈向成功道路的重要一步。
本科生做科研与带研究生做科研相比有哪些区别?
这与本科生、研究生不同的培养目标相关。带领本科生做科研,着重培养的是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,而研究生着重培养的是其自主研究能力。如带本科生做实验,必须给出完整的实验操作手册,实验目的、过程和方法都非常明确;相反,研究生实验探索性更强,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有所创新。因此,带领本科生做科研目标不宜太大,要研究某一具体问题,研究生科研问题可更加广阔,甚至不需要完全提供具体研究方法,让他们自己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探索发现。
如何处理好科研和行政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?
首先,从某种程度上说,只有苦自己。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别人工作的时候你要工作,别人休息的时候你更要工作。其次,必须增强工作条理性,学会高效地运用时间。哈佛大学在第一学期会给新生安排非常紧张的时间表,以此锻炼学生管理时间和应对压力的能力。高效率地运用时间,可以让你看起来每天都有48个小时。
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,下载科袖APP。